當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禮還禮,雙手接過,點頭致謝。品茶時,講究小口品飲,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於意會而不可言傳。另外,可適當稱贊主人茶好。壺中茶葉可反復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飲盡,主人可為其續茶,客人散去後,方可收茶。
此外,喝茶的環境應該靜謐、幽雅、潔凈、舒適,讓人有隨遇而安的感覺。選茶也要因人而異,如北方人喜歡飲香味茶,江浙人喜歡飲清芬的綠茶,閩粵人則喜歡釅郁的烏龍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獨特的,也可以用簡單質樸的。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誌。」盡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那麽,什麽是茶道呢?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起來。
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
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裏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其實,給茶道下定義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點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時,佛教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時也限製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過用心靈去悟道時產生的玄妙感覺。用心靈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靜影沈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淺魚讀月」,有的「月穿江底水無痕」,有的「江雲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無聲蛙自語」,有的「清江明水露禪心」。有的「疏枝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的則「雨暗蒼江晚來清,白雲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輪,映像各異。「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個茶人的心中對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留言列表